作为农业一线的全国人大代表,孙军的工作与农业息息相关。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期间,他带来的八个建议案,大都锁定在广袤的农村大地上,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。
从2009年起,曾经捧过事业单位“铁饭碗”,又下过海办过企业的孙军,毅然返乡,回到了生他养他的家乡办起了农业科技公司,用高科技种放心菜,带领农民共同致富,如今他的公司已经成功探索出一条“龙头企业+专业合作社+家庭农场”的省级蔬菜产业化联合体发展模式,示范带动作用明显,孙军的农业之路与乡村振兴不谋而合。
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,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,习总书记的号召为孙军今后的工作指明了方向。此次全国“两会”上,孙军对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有其独特的见地,体现了一位人大代表的尽心与尽责。
新闻报道
人民日报《推动高质量发展》


中国经济时报《百名代表委员寄语建党百年》


中国青年报客户端《孙军代表:建议多部委指导帮助乡村做好运营,用旅游促进乡村振兴》

浙江日报《新征程上奏响奋进强音 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持续引发浙江代表委员热烈反响》


农工党中央宣传部《孙军代表:村落运营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着力点》
孙军代表:村落运营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着力点
来源: 农工党中央宣传部 编辑: 胡文生 发布时间:2021-03-05

乡村振兴的总要求是:产业兴旺、生态宜居、乡风文明、治理有效、生活富裕。其中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,是解决农业发展、农民增收、农村稳定的前提,只有产业发展起来了,才能带来农村经济繁荣昌盛。乡村旅游作为乡村振兴中的重要组成部分,是实现产业兴旺的重要切入点和有效路径。
浙江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发源地,自2003年实施“千村示范、万村整治”工程以来,全省上下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、一任接着一任干,美丽乡村成为浙江一张靓丽的金名片。从浙江来看,乡村旅游如火如荼、热火朝天,许多乡村已经实现美丽乡村到美丽经济的关键转化,走上了幸福和富裕的康庄大道。
新发展阶段,如何加快推动乡村振兴,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?乡村产业兴旺是基础,而乡村旅游更是产业兴旺的重点。我们浙江美丽乡村建设开启新篇章,但是许多的乡村仍旧停留在美丽环境表象阶段,遇到了进退两难的困境:退,则回到“二次荒废”,进,则缺乏内生动力。目前的共性问题是:一是有美丽无特色。乡村景观雷同,到处“千村一面”;二是有输血无造血。缺乏产业植入;三是有想法无办法。乡村基础设施弄好后,政府交给村委会运营,村委会却无力维持,有的甚至难以为继。这其中有很多因素,最关键的两个字:运营。
乡村建设让乡村变美丽不难,难的是如何让“盆景变美景”、“美景变钱景”,百姓增收难。乡村建设难的不是建设,而是村落运营。需要运营团队运用市场手段实现资源变现。
针对以上问题,我认为:建设投资一定要和村落运营一体化来考虑,政府在实施乡村建设前,除了做好乡村建设规划,还要有村落运营设计,不能只管资金投资,不考虑村落运营、营收和项目回报的事情。乡村建设投的主要是设施硬件,而村落经营需要的是软件投入。村落运营重点是靠人才,靠运营团队。我认为先要有村落运营团队,在此基础上,进行村落的专业化经营。为此建议:
1.建立团队,专业运营。团队主要需要策划、文案、活动组织、项目建设、营销宣传、综合管理等方面的人才。一是有条件的可以培养自己的运营团队。自己组建,自己想办法培养,可以先组织培训,再拉出去实习,再进行训练,慢慢培养运营队伍。二是面向社会招引运营团队。这也是目前各地比较成功的经验,就是将村落资源与专业的运营团队开展合作,从整村旅游运营的角度出发,让专业的人来经营村庄,实现乡村与市场的结合,将村落景区的资源优势、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、发展优势,让乡村建设转化为经济发展,真正实现让老百姓增收。
2.摸底调研,明确定位。运营团队要对村落的基本村情、可利用土地、闲置房屋、自然风光、文化遗存、民风民俗民艺、农业资源、乡村美食、周边特色资源、村民参与意向和在外人员情况等进行详细的摸底调研。运营团队根据村庄的“家底”和特色,策划村落个性化的休闲旅游主题和市场定位等。
3.招商引资,丰富业态。运营团队在村落景区运营中自身一般不作投资,而是精准高效招引各类合作商集聚到村落,投资建设经营适合主题的业态和产品项目。设计符合村庄特色的主要业态,如特色农产品、美食、民宿、采摘园、农事体验、亲子教育、游学活动、科普教育、乡村文化、手工DIY等。
4.营造氛围,包装线路。运营团队采用“添油加醋”、“锦上添花”等方式,利用乡土材质打造符合村落气质的景观小品与文化故事,使其成为游客的打卡点。运营团队将围绕村落旅游主题,把打造的业态和体验活动、景观点等串成旅游线路产品,推向目标市场。将市场营销贯穿整个村落运营过程,包括创建微信公众号、整合新旧媒体宣传、分阶段策划文化节庆活动等。
5.加强合作,提升服务。运营团队将借助外力,开展与乡贤组织、营销机构、网络团队、企业协会、社区组织、中小学校、培训机构等加强合作。重点是游客秩序、安全、服务等保障措施,以及村落环境整洁,生态和传统文化,民俗保护等。